5岁女儿一遍遍喊妈妈:陪伴才是孩子最渴望的爱
2023-10-10来源:公益中国网
14-30-43-89-136072
 
 “爸爸,你什么时候回来?”

“等我忙完就回了,你在家听奶奶话,等下次回来给你带很多好吃的。”

“我不想吃,就想让你回来......”

这是假期返程路上邻座先生与女儿的一段语音通话,电话里女儿可怜巴巴地要爸爸回家,爸爸则一直用温柔的语调安抚着。

片刻过后,爸爸以有事为由匆匆挂断了语音,但他并没去忙别的事,而是踹起胳膊垂下头,一路没再说话。

返程的列车上,似乎从不缺少这种场景,而这种分离的忧伤刺痛的又何止离开家的父母,还有呆在家园里的那一个个孩童。


来源:微博截图

这不,也是在最近几天,一则“5岁女儿一遍遍喊妈妈女子看后连夜赶回”的话题让公众目光再次聚焦到留守儿童身上。

该话题起源于网友上传的一段监控视频,视频画面显示,女孩推开门在院子里喊妈妈,察觉妈妈已经离开后,于是她小心翼翼的又叫了声,但没有人回应。

之后女孩失望地坐在院中的凳子上,又一遍遍呼喊起妈妈。

如此场面,让人看得心里酸疼,女孩的妈妈自然更是痛心。

女孩妈妈顾女士介绍,自己是在国庆假期结束后与丈夫一同前往外地务工,心里虽然舍不得女儿,但为了生活也没办法。

顾女士称女儿拜托给了爷爷奶奶照看,但女儿监控中所在的庭院,是自己和丈夫住的房子,爷爷奶奶住的房子是在后面。

看着监控里的女儿对着空房子的声声呼唤,顾女士绷不住了。

“我听到女儿喊我的声音,心里特别难受。我原本想忍住不哭,但是当我看到女儿失望的表情时,眼泪就止不住了。”顾女士说。

紧接着,她连夜开车10小时赶回了家,表示后续没有外出务工的打算,要好好陪孩子,不让她再因为自己的离开而感到失望和孤独。


来源:微博截图

这支视频在上传网络后,一时间引发无数关注,评论区除了大家对女孩的心疼、对顾女士此举的支持外,一种疑惑的声音也相继传来:

“留守儿童感觉都要成为过去式了,怎么现在还有。”

是啊,“留守”一词由来很久,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着逐渐兴起的务工经济,在劳动力城乡流动之下农村留守儿童开始出现。

如今,各地经济虽已有突飞猛进的发展,但留守儿童依旧存在,“留守”一词仍不是过去式。

据国家统计局《2020年中国儿童人口状况:事实与数据》显示,2020年全国流动儿童 7109 万人,留守儿童 6693 万人,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合计 1.38 亿人,占中国儿童总人口的 46.4%。

而与前些年的留守儿童相比,当下新一代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成长挑战更为严峻:

1. 留守儿童渐趋低龄化

2000年后,出现了第一代农民工大规模务工浪潮,他们背起行囊远赴他乡,不知不觉中,创造了“留守儿童”这一群体。

但当时他们的子女大多已进入小学或初中阶段,自己也有陪伴孩子度过幼年时期,而这个时期的陪伴所形成的亲子依恋关系,也为接下来孩子调节分离情绪提供了正向支持。

但当下,留守儿童年龄逐渐低龄化,有资料显示新一代留守儿童大多在0-3岁就开始了留守。

要知道,婴幼儿阶段对父母有着极强的情感依恋,此时的缺席无异于切断了亲子依恋关系的基础。

2. 童年玩伴的锐减

伴随着新生儿出生率下降、人口迁移与流动等,当前留守儿童在村中的同辈群体明显减少。

以前,一群留守在家的孩子会聚在一起诉说想念,猜测谁的爸妈先到家;现在,他们缺少朋友玩耍,很多心里话无法得到倾诉,思念父母的注意力也很难短时间内转移。

在父母离开后,玩伴的作用于孩子而言意义巨大,他们就像黑暗中那抹星辰,虽然身在黑夜,但有星星的陪伴,等待的黎明的时间就不会太难熬。

3. 自由活动不再“自由”

过去,田间、小道、山坡、溪流.......都是孩子们可以自由玩乐的场地。

但如今村庄便利的交通让人员及车辆也热闹起来,人们的安全意识也随之提高,父母会常在电话中嘱咐爷奶不要让孩子独自出门玩,爷奶也会用自己的方式限制孩子的外出活动。

为了规避不可控的风险,孩子大多时间只能待在家中,让缺少父母陪伴的他们更加寂寥。

4. 电子产品的“诱惑”

缺少父母陪伴左右、缺少成群结队玩耍的朋友、缺少自由驰骋的乡野空间,新一代留守儿童呈现出愈加个体化的倾向。

而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出现,仿佛是他们无趣生活的“及时雨”,很多孩子沉浸其中,将所有的情绪交给了电子屏幕。

2021年,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夏柱智副教授织课题组展开调研,调查显示农村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具有低龄化、普遍化和主流化特征,40.4%的留守儿童有专属手机,其中主要用途为刷短视频和玩游戏。

在这个过程中,互联网海量的信息无时不刻影响着孩子的内心世界,脾气性格等也在悄然变化。

此时,父母隔着电话的劝导和爷爷奶奶有心无力的制止作用已经微乎其微。

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父母回家后感觉“孩子一年比一年难管了”。

而此时,我们就应该意识到自己得回到孩子身边了。

父母想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外出务工没有错,但孩子需要父母在生活上照料在成长中引导更没有错。

有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在家挣得少,孩子就得跟着吃苦,对他成长更没好处。

殊不知在孩子的世界里,小时候根本没有苦这个概念,他们不知道什么叫生活苦,只知道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那种难过。

他们也不怕苦,只要有爸爸妈妈,再苦的条件也是甜滋滋的。

不要担心挣得少会阻碍孩子成长,其实最好的教育,本就不是金钱的堆砌,而是父母源源不断的爱。

他们从不需要父母用奔走他乡为他换取更大的房间、更美的衣服及更多的美食,他们只希望能朝夕陪伴,饭点时有人问他想吃什么,放学后有人问他学习累不累,休息时有人给他掖掖被。

如果在“养你”和“陪你”间仍难以决断,不妨尝试将孩子带在身边,别再把他丢到爷爷奶奶家中。

《追随:中国打工子弟心灵笔记》中有个11岁的孩子,父母外出务工但一路都带着他,他从没觉得苦或累,反而说过这样一段话:

“虽然我们在北京的家一直搬来搬去,但比起那些不能追随在父母身边的留守儿童,我比他们要幸福得多。”

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把家庭比作一个三角形,爸爸、妈妈、孩子分别占据着一个角,就是很稳固的结构状态。

但如果缺失任一一角,那家庭结构就会破裂,家庭温暖的功能也会失衡。

所以,请不要再抛下孩子,离开家庭这个三角。

因为你走后,三角会坍塌,孩子会受伤。


文章转载自公益中国网:/livelihood/show.php?itemid=38548

图片已注明出处,版权类图片获得正规授权,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。 

【郑重声明】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,仅为提供更多信息,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。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。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。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,不为其版权负责。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[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]。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项目推荐
春蕾计划:她们想上学
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@她创业计划项目
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
e万行动(孤儿助养)
2021“暖巢行动”公益项目扬帆起航
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
壹基金温暖包
小善大爱免费午餐
关爱困境老人
爱心包裹项目
贫困白内障的光明
先心儿童的“心”声
困境儿童关怀
关怀贫困母亲
企业邮箱 |  隐私保护 |  客户反馈 |  广告合作 |  关于我们 |  联系我们 |  服务条款 |  网站地图
? Copyright 2005-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
京ICP备17029845号-1???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
版权所有:公益中国网